菁菁教育办公楼。
卢建成热情的招待韩琳琳、蒋主任。
“韩老师喝红茶还是绿茶?”
“我喝水就好了。”
“陈总不来了吗?”
“对,他还有事要忙,我来签就行了。”
卢建成看过了陈启修改后的合同,他设计了好几条漏洞,除了师资力量那条,其他的都被陈启堵死了。
他很庆幸陈启没发现这条漏洞。
再加上被他收买的选址员胡领超告诉他,天启教育已经租下了有问题的场地。
卢建成以为自己已经把天启教育拿捏了,实际上,他是来送人头了。
场地的套路,韩琳琳已经识破了,天启教育现在签的是合法合规的租房合同。
两家联名开的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一家出一半,卢建成打算派一些歪瓜裂枣过去凑数。
到时候教学质量不行,场地又出问题,不用两个月,培训班就得停课。
卢建成再把责任推给天启教育,自己完美抽身,把天启教育的扩张势头遏制后,菁菁教育也就有了喘息的机会。
但他想的太好了,陈启根本就不打算用菁菁教育的老师,即便派过来了,也不会给他们安排学生。
人力成本天启教育全部承担,这看起来很亏,换做其他合伙人肯定不会这么做。
自己这边付所有老师的工资,分红还得付给合伙人,一看就是赔本买卖。
但天启教育拿到了菁菁教育的品牌联名,而且天启教育的名字还写在前面。
他们只签了一年的联名合作合同,这就相当于陈启多花了些人力成本拿到了大机构的品牌加持。
如果是正常寻求合作的话,陈启占不到这么多便宜。
一个小机构找大机构联名,大机构的条款里绝对是有一堆限制性条约。
然而,卢建成是主动找上陈启,寻求合作,想坑天启教育。
所以针对性条款都比较松,天启教育有绝对的自主权,不会被菁菁教育过多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