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当真?”朱棣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他紧紧地盯着朱楩,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之情。尽管他心里清楚,朱楩此次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而来,就是为了助他一臂之力,但他还是忍不住想要再一次确认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仿佛只有得到朱楩亲口肯定的答复,他那颗悬着的心才能真正安定下来。
朱楩见状,微微一笑,语气坚定地回答道:“当然了,四哥。弟弟我若不是真心实意想要帮你,又何必大老远地赶来呢?”
朱棣听到这句话,如释重负,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这是他自奉天靖难以来,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兄弟如此坚决地表示愿意站在他这一边。
“好好,十八弟,你这份情义,四哥我记下了。他日事成,四哥定不会辜负你今日的仗义相助!”朱棣兴奋地拍着桌案,声音洪亮。
然而,面对朱棣的许诺,朱楩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然后缓缓低下头,连连摆手道:“四哥,您言重了。允炆那小子做事确实太过决绝,我们兄弟之间,本就不必说这些。您是众兄弟之首,如今大家也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坐视旁观。相信日后,诸王都会以四哥您马首是瞻的。”
就在这时,坐在朱棣一旁的道衍和尚突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这笑声显得有些突兀,所以引得众人纷纷侧目,脸上都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大家都顺着笑声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道衍和尚面带微笑,手中还不停地把玩着一串佛珠。
朱楩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闻名后世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他不禁好奇地打量起对方来。只见道衍和尚身材瘦削,一袭黑色僧袍更衬得他面色苍白如纸,但他的双眼却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种深邃而睿智的光芒。
道衍和尚看着朱棣,缓缓说道:“燕王殿下,贫僧算了算,此次若能得到岷王殿下的相助,大事必定能够成功啊!”他的声音不大,却在这安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朱棣听完,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震耳欲聋,仿佛他已经成功借到了兵一样。他对道衍和尚的这番话深信不疑,不仅如此,在场的众多军中将领们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朱棣心情大好,连忙追问道:“大师,那不知我们何时可以动身呢?”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急切,道衍和尚略作思考,然后回答道:“回殿下,此事拖延不得,还是越早动身越好啊。”
朱棣缓缓地转过头来,目光落在朱楩身上,那眼神中似乎透露出一丝因为怠慢而有些愧疚之意。他嘴角微扬,用一种有些愧疚的口吻说道:“十八弟啊,现在情况确实很紧急啊,那李景隆的大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兵攻打过来。所以呢,恐怕没时间让我好好地给你和弟妹接风洗尘啦。”
朱楩和袁巧儿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理解和释然。他们赶忙齐声说道:“四哥,您别这么说,我们都知道现在形势严峻,接风洗尘的事情可以等一等。等我们借到了兵,把李景隆打跑了之后,再一起庆贺也不迟啊!”
朱棣听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哈哈大笑着点头道:“好啊,就这么定了!等我们打了胜仗回来,就让你四嫂亲手做一顿美味的烧鹅,给我这好弟弟和好弟妹好好地接风!那咱们就明日一早出发吧!”
从正殿出来后,朱楩与袁巧儿二人在宫女的带领下,穿过长长的走廊,绕过几处亭台楼阁,最终来到了为他们准备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