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木子李大湿)_第567章 《伤寒》与《内经》是平行线(2 / 2)_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567章 《伤寒》与《内经》是平行线(2 / 2)

日本人喜多村直宽在《伤寒论疏义》里面提出:“本经(指《伤寒论》),无六经字面,所谓三阴三阳,不过加以表里寒热虚实之义,固非脏腑经络相配之谓也。”

胡希恕先生明确指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

“这是指导我们学习《伤寒论》、读《伤寒论》的主要提纲,对我来说也是影响比较大的,我感触非常深,就像王维的诗一样,‘大漠孤烟直’,这么一个感觉。”说到这里,马教授不禁感叹。

岳美中说过:“重读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见其察证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准当前之象征,投药石以祛疾,直逼实验科学的堂奥。”

《伤寒论》所论六经与《内经》迥异,强合一起只会越讲越糊涂,于读书临证毫无益处。

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晚年叹曰:“我从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两个本字中,悟出了中医是有学派之分的,张仲景乃是神农学派的传人。”

注意刘老用的是传人,不是有些人说张仲景发明了辨证论治,张仲景发明了《伤寒论》,或者说一个人撰写了《伤寒论》,他用了传人,传人就是传承经方的人,不是一个人撰写的《伤寒论》。

关于经方的起源,当追溯于上古神农时代,我们的先民们,日常生活中,就用八纲。

认识大自然即用八纲,八纲就是指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认识疾病亦用八纲,对药物的认识也要用八纲,八纲是神农时代的基本常识,是道法自然,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时代即已应用辨证论治。

说张仲景发明了辨证论治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祖先在神农时代就会用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起源于神农时代。

台下的众人一个个都神情专注地聆听着,他们或微微仰头,或身体前倾,脸上满是沉醉之色,仿佛被台上所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一般。

有的人还不自觉地点着头,表示对听到的内容十分认同;还有的人则双手抱胸,眼睛微眯,但那聚精会神的模样却表明他也丝毫没有分神。

整个场面异常安静,除了偶尔传来几声轻微的咳嗽声外,就只有从台上飘下来的话语声,而这些声音无一不精准地落入每个人的耳中,让他们听得如痴如醉、津津有味。

马教授继续讲到:“有的说中医理论起源于秦汉,上几个月我还看了一篇文章,说“中医的理论起源于秦汉”,这个我认为是不太妥当的。”

经方来源于神农时代,已经有考证,考古考证来证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王震中说过,“神农时代大约距今一万年前到五千年前”,这就是在黄帝之前。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1979-1984年对河北省蔚县,发现了一些房屋的形状构造,发掘出6处房屋形制基本相同,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半地穴式建筑,这些房屋,都是在生土层上向下挖约40cm,四壁和居住面都用草拌泥进行抹平,然后用火焙烤,居住面平整而又坚硬,火堂位于屋子的中央。

1995年在河北省阳原县姜家梁遗址考证,恰好与考古学上所处的时代,仰韶文化,也就是神农时代是相吻合的,这个地方都在北京的西边,这些考古资料对经方发展史有重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