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教授稍作停顿后,接着说道:“你们难道真觉得这三个部位每个部位的阴证阳证能够如此完美地呈现出来?
这种想法似乎有些过于理想化了吧!
再者说,‘少阴篇’当中存在着数量众多有关少阴病和少阴证的条文。
如果按照胡老的认知来判断的话,岂不是要将所有这些条文统统归入到太阴之中?
可是这又如何解释呢?毕竟少阴所代表的是表阴证啊。
然而,少阴篇里的许多条文,除去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及麻附草汤之外,其余所讲述的并非都是表阴证呀!
那它们是否就应该被划分至太阴范畴内呢?
而且大家想想看,太阴那里会有如此之多的死证吗?咱们都清楚,关于少阴死证总共提到了几条?足足有七条,其中五条是死证,还有一条无法治疗,再有一条难以治愈。
难道这些全都要归属到太阴里面去吗?但从太阴证的提纲来看,貌似并没有这般繁多的死证存在啊!”
欧阳教授变成了个十万个为什么,他这课讲的,讲着讲着居然开始自问自话了,只是台下的众人们没有一个因此笑话他的。
因为这些问题,是在座的专家教授们都思考过的问题,他们或许各有各的见解,但是并不足以称得上一扫六合。
“当然,这些繁杂的知识和理论使得我对于胡老所阐述的六经实质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并渴望能更进一步深入地钻研其中的奥秘。
然而,不得不坦诚地讲,目前我尚无法确切地给予各位一个明晰的答案,毕竟连我自身对此也是如坠云雾之中,尚未完全理清头绪!
为何要如此言说?原因在于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六经与人体的脏腑以及经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像刘渡舟、李克绍等一众现代中医界的赫赫大家们,无一不是秉持着这样的观点。
不仅如此,就连六气也被纳入到这一体系当中。
记得刘渡舟先生曾经明确表示过,六经涵盖了脏腑、经络,并且与六气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便是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传统认知,而那些前辈大家们运用这套理论来应对各类临床病症时,往往能够取得相对较为理想且完美的疗效,对于诸多症状均能给出合理的阐释。
但对于那些刚刚踏入《伤寒论》这扇大门的初学者而言,这种传统的认知方式却显得过于抽象晦涩,令人难以捉摸透彻。
正因如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个人觉得倘若从简洁明了的视角出发,循着胡老所指引的路径去理解六经实质,或许会更易于入手一些。一旦真正迈入这片领域,便仿佛进入了一座蕴藏着无尽宝藏的宝库一般,还有许多深藏其中的珍贵财富等待着我们去持续不断地探索与发掘……”
李介宾百无聊赖,欧阳已经得胡希恕三昧,但是就如同他自己所说,仍然在门外徘徊。
他回头打量了一眼马先生,如果要想知道胡希恕的六经八纲,还需要从他这位亲传弟子身上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