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宾客,原以为主家安排一个道士来说吉祥话,现在才知道是晏家的大姑娘,两岁就送到嘉兰关的那个,面面相觑。
“好姑母,怎么就哭起来了。”饶雪娘上前安慰晏书容,“子归今日回家是生客,好歹先让她认认人。”
这是二叔母。
“你怎么不早说子归今日回来。”晏书容抱怨,“早知道我就把家里的姑娘都带来,好让她们姊妹熟悉熟悉。”
“你们都生活在一起,独她一个替你们尽孝,在嘉兰关陪伴着祖父母。”晏书容吸着鼻子,“好不容易回来,还怠慢她,合该替她办个正经接风宴才是。”
“姑母说笑了,她这个小小人儿,可担不起。”宋时轻笑,“也是宾客在座,她是个小辈,才让进来打个招呼。”
日思夜想的女儿就在跟前,她看向女儿的眼神,要说慈爱,更不如说是审视。
晏子归微微颔首,母亲说的是,“总要亲去姑祖母家拜访,到时再见姑祖母家的姐妹也不迟。”
晏书容拍着她的手,“好好好,姑祖母在家等着你来,最好在姑祖母家再住上几日。”
“嘉兰关也不是修道的地方,大姑娘怎生这般打扮?”人群中有人问道。
晏子归看过去,却分辨不出是谁。
“这是莫家的表姑母。”晏书容同她说。
晏子归顺势扫了一眼左边坐着的老妇人,雍容华贵,此刻嘴角噙笑的看着她,满脸慈爱。
这就是祖父那位姓莫的表妹妾室?
面上不露,只回答疑问。
“去年祖母惯例去给祖父烧头香,卜卦算出流年不利,需得血亲之人替名修行才能化解。”晏子归解释。
“可见你是诚心修行,孝心可嘉。”晏书容点头,“去年一年平平安安的,今年官家允他回京,镇守嘉兰关二十年,总算可以回来,阖家团聚。”
“这是官家仁爱,也是祖父兢兢业业二十年之功,子归不敢居功。”
在座的人对晏子归来说都是生人,自家人可以慢慢理清关系,外来的客人主要是几家姻亲,莫家算上客。
原来明日是老太太的生辰,亲戚们今日过来是陪寿。
“不知道是哪家的老太太过寿?”晏子归佯装不知,“纵使时间匆忙,我也该准备一份礼物以表寸心才是。”
“大姑娘莫不是糊涂了,我们聚在这里,还能是哪家的老太太,自然是你家的老太太。”莫姑妈笑道。
晏子归也笑,“祖母在嘉兰关,我真不知道晏家还有一个老太太。”
热闹的室内再次鸦雀无声。
正室尚在,小小妾室,岂能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