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亲妈重生,为炮灰儿女撑腰!(南飞一客)_第170章 “冒芽啦”(2 / 2)_年代亲妈重生,为炮灰儿女撑腰!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170章 “冒芽啦”(2 / 2)

她双手合十,轻晃几下。

#菩萨保佑,赐她家那个讨债鬼一桩好姻缘吧

顾父瞥见老婆子的动作,警惕地环顾四周,见没什么人,才放下心。

“在外头呢,别搞这套,小心被人看见。”

顾母忙收回手,轻拍脑门儿,“看我,都给气糊涂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别操心太多。”顾父想的开,还有心思安慰媳妇儿,“这事娘既然管了,就会管彻底。杏儿嫌咱俩没本事,没想过让咱们插手她的亲事。接下来等着吧,你让老大老二媳妇儿忍忍,她在家待不了多长时间。”

“你咋知道?”顾母问。

顾父笑笑没说话。

咋知道的?

小闺女娇生惯养,看不起乡下人,以前上学呢,住在学校,在家待的时间不长,现在嘛,学也没得上,能安分才怪。

老两口回到家。

黄秀兰和赵六娘做好了饭,一家子才没吃,等着家里最大的两人。

“怎么不先吃,都不饿呀?”顾母道。

铁蛋捂住咕咕叫的肚子:“饿啊!饿的不行,爷,奶,你们怎么才回来啊,我快饿晕过去啦。”

“下回再有这情况,你们先吃,给我和你爷留着就行。”顾母心疼孙子忙活一下午没饭吃。

“那不行。”梆梆(星野)摇头,“爷奶也饿,我们等爷奶回来一起吃。”

顾母那颗被顾杏儿伤到的心软的呀。

顾父看着桌上一盘油汪汪的东西,出声:“这啥?”

“三婶让聿宝珩宝送过来的。”顾澜解释,“说是茄子鸡蛋饼。”

“这是煎的吧?看着老多油水。”顾母见惯了林昭做饭,老三媳妇儿向来舍得用料,做的饭也美味。

她给家里人分了饭。

一家子哐哐干饭。

铁蛋,也就是顾知行小朋友边吃边评价,“好吃!外面酥脆,里面又软又香,三婶真会吃,甭管做什么都香。”

想到跑去三房吃喝的弟弟,他羡慕得流口水。

“是香。”顾父点着头。

一口下去,身上都来劲了呢。

顾母笑,“那么多油和鸡蛋,能不香吗!不过老三媳妇儿手艺确实好!”

顾家其他人吃的喷香,自从三房搬回去,老宅的伙食一落千丈啊。

今天终于吃了顿好的。

他们吃的香,顾二叔家的大孙女伏在床上哭——

哭她奶偏心,给顾杏儿找城里对象,没想过给她找!她也是亲孙女啊,奶总说最疼她,才不是,她最喜欢顾杏儿!

哭完心里恨上顾杏儿,觉得顾老太没想起她都是顾杏儿害的。

当晚。

月色如水。

林昭趁起夜,跑过去查看神奇草种子的情况。

瓷盆里,一株细细的绿芽破土而出,袅袅如河边柳条,随风轻摇,散发出淡淡微光。

这是?

她激动不已。

伸出细白手指摸摸那绿芽,触感细腻微凉——确实存在!

成了。

林昭脚步轻快地冲进房,“我去一趟山脚。”

“有事?”倚在床头看书的顾承淮放下书,长腿随意舒展,抬眼看向她。

“我的神秘草种子发芽啦,我想送去给四哥,让他研究起来。”林昭笑盈盈的,满脸喜色。

铁骨蕺长得快,冒芽的瞬间,土里生出许多须根,会陆续长出来,用掉上面一根不碍事。

顾承淮利落的下了床,“我陪你去。”

“好啊。”林昭眉眼弯弯。

夫妻俩抱着瓷盆来到山脚。

孟九思看见盆里冒芽的小东西,满脸愕然。

“??”

“这么快就长出来了!?昭昭,你怎么做的?”他惊讶地问。

林昭能说自己用了黑科技吗?肯定不能呀,只能装傻,“不知道啊,难道因为我喷了农家肥——童子尿?”

孟九思哭笑不得。

“不管是什么,长出来是好事对不对,四哥,你是不是能试试了?”林昭拨弄着那根漂亮的绿芽,随口问。

“嗯,我试试。”孟九思心里其实没底。

妹妹说的铁骨蕺,他闻所未闻,这对于他而言全然陌生,得反复尝试药效才行。

昭昭在下大棋,他必定积极配合。

林昭想到抽到的药方,拿出一摞发黄的纸,塞给孟九思。

“我捡到的宝贝,四哥物尽其用。”她随口胡诌,连理由都懒得想。

孟九思不是深究的性子,他只知道妹妹对他好,所以不管她做什么,他都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好。”

说完正事,林昭和丈夫离开。

两人牵着手,走在不平整的土路。

到底还是林昭先沉不住气,“你不问我吗?”

顾承淮意味深长地说:“问什么?”

温热带茧的手抚过林昭柔滑的指尖,他神色微敛,语调随意又郑重。

“我说过,只要你不做危害国家的事,不管你有什么秘密,我都能当作不知道。”

不等林昭接话,清朗的男声又响起,“更别说你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好事,我又何必问,没什么可问的啊。”

“我认识的林昭同志,虽有点娇气,但也嫉恶如仇,胸怀正义。”

他这话夸的林昭有些不好意思。

“我哪有你说的这么好。”林昭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她仰起下巴,“不过你这话没错,我就是这样的人。”

顾承淮闷笑出声。

他是出色的军人,坚毅,果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林昭身怀秘密,他早察觉出来了。

若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就辜负了部队多年的培养。

只是。

他知昭昭无害,便从未想过要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