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宝地(淮笙南)_第133章(2 / 2)_良田宝地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133章(2 / 2)

良田宝地 淮笙南 4100 字 3个月前

        说的那是一个大义凛然,这两口子一个德行,一般人自责的恨不得把头埋进土里

        骆枳儿脸不红,心不跳,眼神透露出杀气,“二伯母,你能告诉我嫁妆是什么意思?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点点她的小鼻尖。

        “胡说什么?俺们可没拿伟子媳妇的嫁妆!”

        人家爹给的钱。

        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就起床了,苗苗让她多睡会,昨夜回来的晚!

        赶紧先去面包窑忙活,开始砌窑口窑口得用一个拱形的工具支撑着

        窑口砌好后,还得砌一个圆形的炉身,内堂涂抹黏土,这个要厚厚的涂上几层。

        “这是女方的婚前财产,与老李家有何关系?”

        “这事着实不应该,还有,你爹老骆头给你嫁妆的事你婆婆知道吗?你太自私了怎么能自己在这个关头就花掉了?”

        她们能说什么?

        赵小梅忍不住了,见人多说了几句大义凛然义愤填膺的话:“三毛媳妇,二伯母可要说你几句!”

        赵小梅有点不自在,

        看来还是只有这个园地可以利用了,在左侧园地紧靠侧面偏房的地方,她开始琢磨着修建一个面包窑。

        骆枳儿码砖的时候,还叫苗苗这个面包窑的做法,以及烤面包的原理。

        声音一声比一声大。

        “李磊还欠了一屁股债跑掉了呢!”

        骆枳儿拿起扫把扫地,眼睛都没眨,还是昨儿那话。

        苗苗看见这个憨态可掬的熊瞎子土窑眼里亮晶晶的:“娘亲,现在可以烤面包了吗?”

        “你们家以后花银子的地方还多,你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苗苗,为三毛这一大家人着想啊!”

        接着在炉口上面砌烟囱,砌完烟囱,窑的外层抹上黏土

        整个窑的砖缝再用黏土抹抹,到下午才勉强把它完成型!

        “哦,这么麻烦啊!”

        小姑娘,长个,张长脑细胞呢,多睡会好。

        想了想,还是直接做一个土窑吧。

        猪骨汤熬锅里,又把米饭蒸锅里,见苗苗还在睡,想到昨儿那个点子,就开始实施起来.

        先选一块地。

        “你不说,我来说,嫁妆是女方父母给闺女的一笔钱,是为了女儿在婆家不受委屈,受委屈时可以过得更好!”

        赵小梅灰头土脸就回去了!

        其他人也悻悻的回去了

        这个骆枳儿原来就是个横的,“哎,你说三毛媳妇怎么转了性儿了呢?”

        这个可以平时用来自己做,还可以做好拿去镇上卖一卖,说不定又能增添一笔收入呢!

        “我骆枳儿现在落难了,你们亲戚谁帮助过我?我拿出爹给我的银子渡过难关,怎么了吗?”

        上面大概设计成一个椭圆形城堡,抹泥的,有点像个熊的脑袋,十分憨态可掬。

        “二伯母,请问我骆枳儿有跑到你家里去,指责你儿媳乱花银子了吗?”

        觉得材料差不多,她开始找来家里的皮尺测量了一下地基尺寸,砌砖的尺寸,一般这个三面是要砌砖的,砖砌的高度看了一下自己身高,大概80CM就差不多了。

        这去镇上不方便,就拿出来买了辆骡车来代步。

        “你说,你是不是巴不得咱们家都过得不好?”

        “还不行,苗苗要跟娘亲去捡柴火,而且,这个窑得晾晒三日。”

        “可是.”

        家里的吃食太单调,玉米粉不仅可以做成难以入口的玉米糊糊吃,还可以用来烤面包。

        她的行为可被隔壁的李正森家看在眼里,看她忙来忙去,娘俩捡石头,和泥,本来想过来问问的。

        晚上,等村里人都睡了,照常出门捉黄鳝

        回到家已半夜三更,给苗苗在屋子里洗了一个澡,她也把自己擦洗干净,换上舒服的里衣,睡了一个舒服的觉。

        “是,娘亲!”

        “与你李正森家又有何关系?”

        “这,这,俺也只是一说,哪有那些个意思,你瞧瞧你这张嘴厉害的!”

        “就是啊,就是!”

        正说着她被侄儿媳妇指着鼻子骂呢,哭诉时,恰好被刚从镇上休假回来的李伟听见了。

        “娘,怎么了?”

        赵小梅便添油加醋的把这事给她儿子叙述了一遍,听过之后李伟眉头紧了紧!

        这个三嫂怎么转了性子,他记得她以前的性格不是这样啊?

        歇口气又把话题引向更重要的一件事上,跟她娘打探:

        “娘,这段时日村里可去镇上誉满楼售卖黄鳝、牛蛙这种东西的人?或者没有没听说一些奇怪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