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这东西必须暴晒,借助阳光蒸发掉里面所有的水分,否则遇到阴天很容易发霉变质。
这项众任交到了讲武堂学生的头上,三百多名学生在韦孝宽的带领下边聊天边干活,过的那叫一个充实。
每个圈子都有每个圈子的话题,学生们聊的自然是学堂里的事,干活的同时还能巩固一下学到的知识,两全其美。
罗轩则带人继续在玉米田里忙碌,玉米棒虽然掰了,玉米杆还没处理呢,这玩意同样是宝贝,可不能当作秸秆给烧喽。
玉米杆粉碎成末可以喂猪喂羊,可惜辽东没有粉碎机,只能将玉米杆扔进牲口圈,让牛羊自己啃食,吃剩下的拿出来烧锅烧炕都行。
收完玉米还有土豆红薯,这两样可不兴暴晒,只能找地窖储存,为此罗轩专门建了一座大地窖。
当然,这些小事自然不需要罗轩亲自盯着。
秋收之后罗轩便开始忙碌另一件事,收税。
现在辽东的商业体系还没建起,税收依然是刺史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不能马虎。
这就涉及到社会矛盾问题了,刺史府当然希望多收税,缴税的百姓却希望少缴税,收多少税既能维持刺史府的日常运营,又能保证老百姓的生存,还有如何杜绝官吏在收税过程中吃拿卡要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刺史府严格把关。
连续开了好几天的会,终于将事情都交代下去,罗轩刚走出大厅准备呼吸口新鲜空气,仇勇便急匆匆的跑了过来,递上书信拜道:“主公,冀州战事有结果了。”
罗轩拆开书信,看完之后脸色变的极为阴沉。
果然不出所料,裴虎败了。
裴虎虽与冀州刺史宇文希达成了某种不可告人的协议,但宇文希这种老好人控制不住麾下的那些太守。
没人喜欢强势的领导,冀州各郡的太守也是一样,待在宇文希这种摸鱼领导的手下可以尽情的摸鱼或者努力,待在裴虎这种志向远大的领导手下可就不一样了,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谁愿意。
所以裴虎进入冀州没多久,渤海河间,中山常山,安平巨鹿等郡的太守便暗地使绊子,不断打击裴虎的粮道。
争第一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裴虎这种实力强的,以自身能力胜出,另一种是背后捅刀的,联合其他弱者将裴虎这样的第一给拉下去,再跟与自己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对手争雄。
冀州各郡的太守用的就是第二种,起义军正面进攻,各郡太守在背后骚扰,与裴虎连续打了好几场恶仗。
裴虎虽然粮道被毁吃了很大的亏,但实力摆在那里,最后还是杀出一条血路,损失数万大军顺利逃回了幽州。
不过各太守虽然有共同的目标裴虎,私底下却并不和睦。
渤海太守高澄攻打裴虎的同时来了个假道伐虢,顺便将河间太守给杀了,趁机吞并了整个河间郡。
中山常山两郡先前是燕王宇文雍的地盘,宇文雍被萧敬发配交州之后,两郡便开始放飞自我,同样打的不可开交。
若非他们各怀鬼胎,裴虎也不可能轻易就逃回去。
经此一战,各路诸侯最后的伪装也被撕碎,彻底扔掉遮羞布向同行露出了獠牙。
然后有意思的事就发生了,冯岱的二十万起义军迅速分裂,分别投靠到了各位太守的麾下。
合着这事从一开始就是针对裴虎的,冀州各诸侯在对付裴虎的问题上竟比相处几十年的夫妻还有默契。
不过也能理解,冀州远比幽州富庶,有钱的诸侯摊上裴虎这么个实力强劲的邻居,肯定睡不着觉啊。